本文目录导读:
一种不容忽视的脑血管疾病
卒中,这个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的词汇,实际上却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极大的脑血管疾病,从字面意思来看,“卒”有仓促、急速之意,而“中”则指击中、伤害,卒中,即stroke,英文原意即为“打击”,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疾病突然发作、给患者带来沉重打击的特点,在中医中,卒中又被称为“中风”,意指风邪入体,导致脑部受损。
卒中的定义与分类
卒中,是一种由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损伤(梗死、出血)引起的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定义综合征,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疾病过程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病因和病理机制的不同,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的85%,主要由小血管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栓塞引起,这类卒中通常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血性卒中则相对较少见,约占所有卒中的15%,主要由颅内出血导致,可以是深部(基底节、脑干)、小脑或脑叶出血,出血性卒中通常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造成脑组织损伤。
卒中的临床表现
卒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常见的症状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血压异常、头痛和视力障碍等。
1、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四肢麻木、脸部麻木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双眼视物不清、耳鸣或耳聋等。
2、运动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口角歪斜、身体力量减弱、吞咽困难、流口水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瘫痪。
3、血压异常:卒中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压异常升高,即使服用降压药也难以控制。
4、头痛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5、视力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双眼发黑或视物不清等症状,但通常在几秒后会逐渐恢复。
卒中的治疗方法
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卒中治疗的基础,包括使用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可以分解引起卒中的凝血块,防止血凝块进一步增大,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对于存在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需要服用相应的药物来控制这些疾病。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包括动脉溶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这些手术可以去除阻塞血管的斑块,恢复脑部血流,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对于出血性卒中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栓塞术等,旨在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卒中康复的重要手段,包括语言治疗、认知疗法等,这些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卒中的预防
预防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良好情绪、积极调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控制自身病理因素和坚持定期检查等。
1、保持良好情绪:长期性情绪不佳是卒中等脑血管病的一大诱因,保持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对于预防卒中至关重要。
2、积极调理饮食:饮食不节可刺激卒中发生,建议坚持低脂低糖饮食,合理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进食过多肥甘厚味和油腻辛辣食物。
3、避免过度劳累:身体过度劳累可增加卒中发病几率,需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或突然剧烈性运动。
4、控制自身病理因素: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卒中最为多见的原发性疾病,一旦发现这些病症,就需要及时给予控制。
5、坚持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可有效预防卒中,建议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等指标,并接受脑血管造影和脑部CT等检查项目以全面了解大脑情况变化。
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极大的脑血管疾病,了解其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卒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也可以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病风险。
发表评论